
在虚拟货币交易日益活跃的当下,与之相关的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。当不幸遭遇虚拟货币诈骗,不少人会困惑:报警真的有用吗?答案是肯定的,报警不仅有用,而且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之举。
首先,从法律角度来看,尽管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在中国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但公民在遭遇诈骗时,其合法权益依然受法律保护。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并不意味着诈骗行为可以逍遥法外。诈骗属于违法犯罪行为,警方有责任和义务对这类案件展开调查。
一旦报警,警方会启动专业的办案流程。接警后,他们会详细询问受害者被骗的全过程,包括交易时间、地点、方式,与诈骗者沟通的细节,如聊天记录、通话内容等,还会要求受害者提供虚拟货币交易记录、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。警方凭借这些信息,运用技术手段追踪资金流向。虚拟货币虽依托区块链技术,具有一定匿名性,但每一笔交易都会在区块链上留下痕迹,警方能够借助专业工具和与相关机构的协作,顺藤摸瓜,尽力查找诈骗分子的身份和行踪。若能及时锁定犯罪嫌疑人,并冻结其涉案资金或虚拟货币资产,受害者就有很大机会追回损失。
现实中不乏成功案例。鄂州庙岭镇的周女士在网上轻信 “投资虚拟货币可获高收益” 的骗局,一周内多次向诈骗团伙安排的 “车手” 交付现金,发现被骗后报警。警方迅速行动,通过调阅公共视频资料锁定嫌疑人王某军和王某,成功将其抓获,帮周女士挽回 5 万元损失。这充分证明,报警能为打击虚拟货币诈骗提供关键线索,增加追回损失的可能性。
当然,虚拟货币诈骗案件的侦破和资金追回并非总是一帆风顺。虚拟货币交易的复杂性、匿名性,以及部分交易平台监管不力、甚至与诈骗分子勾结等因素,都会给警方侦查带来挑战。若诈骗分子手段狡猾,迅速转移资金或虚拟货币,经过多次复杂交易流转,案件侦破难度将大幅提升。但即便如此,报警仍是受害者最正确的选择,不报警则完全没有追回损失的机会。
因此,当遭遇虚拟货币诈骗,务必第一时间拨打 110 报警,如实向警方陈述被骗经过,提供详尽证据,积极配合调查。报警不仅为了挽回个人损失,更是助力警方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,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,维护社会金融秩序稳定 。